联系电话

010-64922336

版权所有© 北京鸿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          京ICP备18011332号-1         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北京

企业概况

精品工程

企业文化

联系我们

北京鸿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

电话:010-64922336
邮箱:
bucg_hj@163.com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安苑东里三区十号

微信公众号

[转载]为什么做结构的都有惯性思维?
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好久都没有跟大家谈心洗脑了,再不冒一篇,技能都要快遗忘了。趁着这几日台风天,凉快,给大家解剖一下,我们这帮人思维为什么都是一根筋,为什么能过上小康生活的人那么少?

别跟我说很多结构高手已经拿下月薪20多K了,甚至更高了,为什么还不满足?

月薪20多K就是高薪,就是有钱淫,就能算的上小康生活?

这未免要求也太低了,何况想拿下这个数,没个十年八年经验,又不是什么高等院校本科生毕业的,目前来看真的

好久都没有跟大家谈心洗脑了,再不冒一篇,技能都要快遗忘了。趁着这几日台风天,凉快,给大家解剖一下,我们这帮人思维为什么都是一根筋,为什么能过上小康生活的人那么少?

 

别跟我说很多结构高手已经拿下月薪20K了,甚至更高了,为什么还不满足?

 

月薪20K就是高薪,就是有钱淫,就能算的上小康生活?

 

这未免要求也太低了,何况想拿下这个数,没个十年八年经验,又不是什么高等院校本科生毕业的,目前来看真的很难。

除非老板是你家亲戚。

 

好了,我们先抛开这个话题,首先来了解一下,什么是惯性思维?

 

惯性思维是指人习惯性地遵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,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。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,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。

 

来个列子:

 

台湾有一个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:他请了50名志愿者看房间内所有蓝色的物体30秒。然后请他们闭上眼睛,问他们看到了多少个红色的物体,绿色的物体和黄色的物体。这下他们都傻眼了,因为他们只专注蓝色的物体,没有专注其它颜色的物体。

 

这就是惯性思维,循规蹈矩,一旦不按规则出牌,就彻底傻眼了,不知如何去应对,是不是有点脑筋急转弯的感觉,对,我们很多时候脑筋不会转弯。

 

再来一个更加贴近我们身边的列子:

 

张伟(化名)是一名出色的结构设计师,有十多余年的设计经验,可谓算得上是结构设计界的一位老兵。从毕业开始就转行做设计,起初最早设计的是玩具,干了两年发现玩具行业工资太低,前景一片黯淡,所以开始转画电子产品结构,正当那年MP3MP4开始流行,算的上转的及时,再后来开始画手机结构,到现在的智能硬件产品等。

 

可以说他设计经验非常丰富,绘图软件玩的更溜,任何造型对于他来说都不在话下,他最早画结构的时候用的可是CAD,后来转学PROE2001,再到野火系列,再到现在的CREO

 

为了跟上时代,不被淘汰,一直很勤奋的学习专业软件,除了PROE,还会UGSolidworks都略知一二,而且还会画模具拆分图,懂注塑机调机,还会画简单的电子原理图,只要跟产品相关的,都略懂。

 

可谓真的是一个难得的技术人才。

 

可这十多年过去了,他依旧还是一名结构设计师,没有突破到一个新的高度,最高也就到设计总监这个职位,不管在任何企业,这个职位基本上算是这个职业的最高位置了。

 

为了保住这个职位,他得必须努力的工作,认真的学习迭代知识,不能被后来者赶超,不能被淘汰。特别是人到中年以后,家庭压力,工作压力,各方面的竞争压力,全部都来了,所以就更加小心,更加求稳了。

 

在他的眼中,加强自我技术能力提升,成了重中之重。

 

这就是典型的惯性思维,循规蹈矩,眼界锁附。

 

这个时候我们再回过头去看我们这个群体的生活问题,虽说月薪20多K在一线城市算的上是中等或者以上水平了。但是,要想在这样的城市安居乐业,难度系数还是蛮高的,就算首付100万,你不吃不喝也得4年,可4年后,天晓得会不会要求150万或者更高。

 

那又有人会问,什么不在三四线城市买房子?

 

不是不可以,可是,买了也只能算的上是一个空壳,或者说,是我们的最后防线,终究还是没有达到我们所要的目的:安居乐业。起码不能时常回去住,还得在这边租房子,这样就住不安宁,房东时不时的给你涨涨房租,或者政府一纸文书说:要拆迁了,你得挪地,到离上班更远的地方去居住。

 

无法安居,又如何谈乐业呢?

 

时常有人问一木,怎么提高技能?什么样的公司最有前景?待遇最好?我最近好迷茫,前途一片黯淡?

 

其实人都会迷茫,不光是我自己,我的领导,我的老板,周围的朋友,迷茫是人生的必经之路,只有看清楚了,就不不会迷茫了。

 

那么问题来了。

 

我发现,我们做结构的有一个通病,那就是特别的焦虑,很害怕别人知道你不懂技术,害怕被淘汰,害怕被解雇。

 

比如软件升级了,就抓紧更新学习新软件,新的工艺出来了,就屁颠屁颠的跑工厂去看看,新的硬件技术出来了,就要买回来拆开看一看。

 

其实,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,个人感觉挺好的,不懂就问,不会就学,学无止境蛮。

 

那么问题是什么?

 

问题是,你追求的是什么?是养家糊口,还是盆满钵盈,是兴趣爱好,还是利益追求,这个时候就需要突破惯性思维,去看看其它的路。

 

你光想着靠打工就赚很多钱,这个不是不能实现,而是,路太窄了,成功的列子真的太少。

 

跟我一起出来跑江湖的小伙伴,转行干销售的基本上要比干技术的活的滋润,到后期他们都成为了小老板,而做技术的,基本上停留在温饱线上,或者稍微体面一点,基本上没有摆脱打工的命运。

 

所以说,不是你有多努力,技术多牛逼,上帝就应该赐你多少财富,而是机遇加上你的努力,能够创造多少财富。

 

如果说,想要薪水再翻倍,想要盆满钵盈,那只有抓住机遇去创业这条路,光靠打工真的没有出路。

 

既然想赚钱,那为什么还一直专研在技术的海洋里?各种软件,硬件,各种专业技能,都可以玩的很溜,那为什么就是不学习经营,不学习销售,为什么一根筋的天天研究结构技能呢?

 

到这里,肯定有小伙伴会问,你不也一样吗,画着图,打着工,跟我们没什么区别,就别在这里说教了。

 

是的,我也有惯性思维,我也追求技术更新,也害怕被淘汰,跟你们一样,没有本质区别。同时也爱好这个职业,喜欢创新,喜欢画图,喜欢自己造物,当自己设计的东西呈现出来的时候,那种心境,那种满足,只有真正的同行才能体会。

 

这就是结构设计师,爱好大于物质需求。

 

只从干了这一行,发现结构设计师对于风险分析能力变强了,利弊看的很清楚,有风险的事情不敢干,也不会去冒险。说的直白一点,干任何事情都求稳,没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是不会去做的。

 

曾经,有一位朋友跟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,感触很深,分享给大家,那就是:“风险投资博的就是几率,输了大不了重头再来,赢了,可能就是翻倍”。

 

创业就是风险投资,打工则是劳力输出,两种不同的概念,产生的效益也就不同。

 

而我们这些结构设计师,看到风险以后,天生就会敏感,就会想着躲避,畏惧挑战,害怕改变,所以,保住工作才是最好的出路。

 

那么问题又来了,如何才能跳出惯性思维,去做正确的改变,让爱好创造更高的价值,做到鱼跟熊掌都兼得,这个是我一直在思考的,也是我们这个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
 

说的直白一点就是,如何让我们这个职业活的更加体面。

 

所以,从目前的状况来看,你的追求什么,一定要看清楚,是为了追求利益,还是爱好,还是两者皆要,问自己。

 

而对于我来说,利益一定要,爱好不能丢,时刻准备着。

 

最后,想问问,你是否也是这样?还被惯性思维蒙圈中?

 

 

你是否有更好的建议让我们这个职业变得良性发展。